今天最主要的行程就是參觀加州科學中心及在它旁邊的Natural History Museum ,在加州科學中心旁的停車場停好車之後,一下車遠遠地就看到這台「黑鳥」SR-71,我跟老哥馬上快跑過去看,我們父子倆真的興奮得不得了,有幸可以真正親眼目賭傳說中最速的實戰飛機。
「黑鳥」SR-71
SR-71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有二點,一是在它長達32年且經歷過蘇美冷戰的服役生涯中,居然保持著從未被擊落的紀錄,二是時至今日,它仍是最快的載人的軍用機。雖然最高時速達4062公里的SR-71立下許多汗馬功勞,但是由於成本高昂,它最終還是面臨永久退役的命運。自1966年服役到1998年退役這段期間,美軍總共生產了32架SR-71,其中有12架因各種原因飛行意外墜毀,而現在剩下的多半都在各地的博物館展出。1974年9月1日,SR-71創下的從紐約到倫敦的紀錄:1小時54分56.4秒。(協和式客機飛行同樣的路程要3小時20分,而最快的亞音速客機波音747則需要7小時。)
之前都只是看模型而已,如今看到實機感覺還真大啊!幾乎跟一台載客用的噴射機一樣大啊!真是雄偉啊。
科學中心主館前的廣場 只要抬頭一看就可以發現這個圓形的廣場,廣場圓頂的特殊玻璃會隨著時間變換不同顏色, 上千個大小不一金色圓球, 晚上來看應該會有在星空中的錯覺吧!
科學中心的開放時間是每天早上10點到下午5點,而且是免費入場,但停車費要10元啊,IMAX電影及其他特殊項目得另外收費。
這就是在太空梭前身就是用這種放在火箭最前端的太空艙把太空人送回地球,但是只能使用一次,所以日後才會有可重覆使用的太空梭。
VIKING LANDER 維京著陸器模型
VIKING LANDER系列有維京一號及二號,是人類第一首能夠著陸火星的太空船, 它們的目標都是探索火星. 目的是要搜集火星的照片, 包括其表面的照片, 希望對火星是否有生物這個討論找出一個答案.維京一號於1975 年8 月20 日由泰坦3E 型火箭發射升空. 同年9 月6 日維京二號升空.兩首維京號太空船構造相似, 分別由兩部分組成, 一架係圍繞火星的飛行器 (Orbiter) 及一架著陸於火星表面的Lander.
維京一號於1976 年 6 月進入火星軌道. 7月20 日 Vking 1 Lander 安全降落火星西部 的Chryse Planitia , 瞬即將火星表面的拍攝到傳送到地球, 令人類第一次能夠清楚看到彩色的火星表面. 而維京二號則於同年9 月安全著陸於 Utopia Planitia, 除了和維京一號一樣拍攝到火星表面的照片外, 更首次錄得火星的地震.
維京號原定計劃90 日內完成任務. 結果維京1號Orbiter 維持工作直至 1978 年7 月. 維京2 號Orbiter 於1980 年 8 月完成其任務. 至於Viking Lander 1 號及 2 號分別於1982年 4 月 及1980 年 11 月中斷聯絡.
而前前後美國總共發射了9個火星著陸器來探索火星,目前只剩唯一個好奇號還火星上。
坐進模擬器體驗發射太空梭和進入太空站時的感受喔!每一個人5美元。本來問小朋友要不要坐,結果阿公第一個報名要坐,看來阿公應該也很好奇吧!
Space Shuttle Endeavour 奮進號太空梭:
奮進號太空梭, 從 1991 年5月7 號首次升空, 到 2011 年5月除役為止, 總共進行了25 次的飛行任務, 它是美國一系列太空梭之中首架以公開徵名競賽的方式來決定命名的先例,由美國的中小學生決定太空梭的命名之後,再由布希總統在1989年時正式宣佈。如同美國歷架太空梭的命名原則,奮進號的名字也是源自一艘早年的研究調查船,是著名的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庫克船長 James Cook 在1768年第一次遠征時, 所搭乘的一艘三桅帆船奮進號(HMBarque Endeavour,當時是它建造完成、下水後首次的出航),由於是艘英國籍的船隻,這也解釋了為何奮進號的名字是用英式英文的「Endeavour」, 而非美式英文的「Endeavor」拼法。
參觀看奮進號的話是要收費,一個人$2元,感覺起來這樣每項都收費,一趟下來也不少錢呢!!
機身上的每一片外殼都有編號, 這樣工作人員才方便檢測跟維修。
這種看起來好像是棉布的機身其實是由一片片防高溫含矽的複合材質組成,其實太空梭在衝出大氣層及回到地球時是最危險的時刻,尤其是回地球時受到地心引力及自由落體的加速度所產生的溫度是最高的,看得出來這機身都快被燒掉了。
展覽場裡還擺放一具噴射引擎,旁邊有著引擎如何運作解說, 但~~~~老張看不懂啊!!!只看得懂"caution" 。
參觀完科學中心時已經快中午了,本想在科學中心裡的餐廳坐著吃午餐,但是人潮實在太多了,根本沒位置可以讓我們坐下來,只好到外面找有樹蔭的座椅坐著野餐.
剛好有賣小妹子最喜歡的酸黃瓜醬,這小孩直接用吸管吸,真服了她。